- 巴西世界杯小组赛综述(T-Z篇)
- 20180726尚大庆 田翠小品《路口》台词剧本
- 高考改革促进了中学培养模式的改变
- 手机微信不能发视频怎么回事,平板微信不能发视频
- 《天将雄狮》影评:编剧改的实在太离谱
- 给《欢乐颂》写一篇不算剧评的剧评
- 《卧虎藏龙:青冥宝剑》影评:袁和平,我们对不住
- 《驴得水》豆瓣影评:讲个笑话,你可别哭
- 高明西江网红景点(2022年好玩的十大重庆白市驿网
- 《使徒行者》影评:兵匪游戏
- 西游记中孙悟空和谁结拜,孙悟空的把兄弟结局
- 世界杯的赢家会是哥巴德比吗?
“包袱儿”以观众的标准为标准
搜狐文化:当初二位是怎么分配捧、逗的角色的?在表演中经常会出现“现挂”,如果一方突然灵感一现,说出了一个设计时没有的点,该怎样配合?
王声:我不理他。这个词儿没有,我就不理他。(笑)
苗阜:王老师会“缝”,他逮我,一逮一个准。(笑)
搜狐文化:你们在相声创作中是如何分工的?又是如何在表演中把它扩充得更好的?
苗阜:我们俩基本上是作品成形之后才落笔,很少有写好东西之后再照着本子念的。我们的创作就是摸爬滚打,真的是在台上与观众一起摸爬滚打出来的东西。
搜狐文化:对观众来说,他们可能不太喜欢事先写好的东西,更喜欢演员在台上的临场发挥。所以你们这些经典的包袱,是怎样得来的?
王声:真是在几百场演出中,费了成百上千个包袱,才总结出来这么几个经典的。
搜狐文化:你们如何解决在创作或者表演时遇到的分歧和矛盾?
苗阜:我去抽根烟,他去喝壶茶,回来继续研究。
搜狐文化:你们有没有协商过需要以谁的意见为主?
苗阜:没有。
王声:这得看台上的效果啊。相声这个东西就得上台看,谁说了都不算。今天可以用你这个包袱,明天可以来我那个包袱,看哪个效果更好。哈哈,这是要以观众的反映来决定。
苗阜:我们俩在创作节目上没红过脸,有时候也有小分歧,不过我们说好了,有分歧的话,那就必须上台试试看。所以我说所有的包袱都得见观众。上台了你就会明显感觉到,相声这个东西你差半口气都不行,拿捏不好火候就会失去笑点。所以我们不光是包袱的设计,还有包括气口,这儿怎么顿一下,那儿怎么能不停顿,对这一方面的讨论也很多。
搜狐文化:其实说白了,就是以观众的标准为标准。